在投資市場中,最危險的陷阱往往不是顯而易見的赤字,而是被誤讀的「盈餘」。
對於許多在 2022 年底成功佈局鉑金的投資者而言,當年的市場邏輯清晰且誘人:高達 33.69 噸的巨額盈餘,創造了一個完美的「買方市場」。那是典型的低基期,無人問津、庫存滿溢,投資者得以從容地撿拾籌碼。然而,當世界鉑金投資協會(WPIC)在最新報告中預測 2026 年市場將重回盈餘時,許多敏銳的投資者不禁要問: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又將迎來一個可以慢慢累積、無需追價的「悠閒時間」?基於對數據的深度解構,Awanxtra 認為:切勿將 2026 年的盈餘與 2022 年混為一談。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昂貴」的盈餘。
一、量級的錯覺:從洪流到水滴
首先,我們必須正視數字的量級差異。2022 年的 33.69 噸盈餘,是真正的供給過剩,足以壓垮價格。然而,WPIC 對 2026 年的預測盈餘僅為 0.6 噸。在一個年需求量約 230 噸的全球市場中,0.6 噸的佔比微乎其微。這意味著市場處於極度脆弱的「緊平衡」狀態。南非礦山的一次停電、一場大規模天然災害(這幾年還真是特別容易發生)、一家汽車製造商的庫存回補,甚至是一場罷工,都能瞬間將這 0.6 噸的微薄盈餘抹平並轉為赤字。這不是安全邊際,而是走鋼索。
二、是否倒果為因?這個盈餘是「漲」出來的
這是本次報告中最核心、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邏輯陷阱。2022 年的盈餘來自於基本面(如供應過剩或需求疲軟),屬於自然盈餘,通常伴隨著低價格。但讓我們仔細研讀 WPIC 對 2026 年實現盈餘的前提假設:
“本預測前提是……價格上漲促使鉑金 ETF 投資人獲利拋售 5 噸”
這是一個關鍵的訊號。2026 年之所以能勉強湊出 0.6 噸的盈餘,是因為預測模型假設鉑金價格將達到十年高位,進而誘發 ETF 投資者獲利了結,釋出 5 噸流動性回到市場。換言之,如果您在等待這個盈餘出現才進場,您等待的其實是一個「高價賣壓」的時刻,而非「低價吸籌」的良機。這與價值投資者追求的「低基期持有」背道而馳。
三、現貨市場的真實吶喊
拋開預測模型,當下的市場正在發出什麼訊號?報告明確指出,倫敦場外市場出現了「極高的租賃利率」與「深度遠期折價」。這在貴金屬交易中是極為強勢的訊號。當現貨價格高於遠期價格,且租賃利率飆升,說明工業用戶為了獲得實物鉑金,願意支付高昂的溢價。他們在恐慌性地鎖定現貨,而不是在等待價格回落。資金正在用腳投票,押注供應短缺的持續性。
四、中國需求堅若磐石
最後,不得不提中國市場的支撐力道。報告顯示,中國今年鉑金條幣投資需求同比激增 47%,首飾需求增長 7%。這種由實物需求驅動的增長,為鉑金價格構築了堅實的底部。當全球最大的鉑金消費國正在加速囤貨時,期待價格大幅回調至 2022 年的水位,恐怕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實物投資者要如何看待?
對於實物鉑金投資者而言,2022 年那種「人棄我取」的黃金窗口已經關閉。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供應剛性受限、需求緩步墊高」的新週期。面對 2026 年那 0.6 噸的預測盈餘,我們不應將其視為「不用急」的信號,而應解讀為市場供給極限的試探。
投資者放棄「撿便宜」的心態,不要期待市場會重演 30 噸盈餘時的低價傾銷。並且把握「緊平衡」中的回調(既然 2026 年預計供需平衡,價格暴漲的機率或許低於赤字嚴重的 2024 ~ 2025 年),這給了投資者「從容買入」的時間,但價格重心將不斷上移。
此外,密切關注租賃利率,因為這是比庫存數據更敏感的先行指標。只要租賃利率維持高位,任何價格回調都是技術性的修正,而非趨勢的反轉。
簡言之,2026 年的盈餘不是禮物,而是高價換來的代價。聰明的投資者,不會為了等待那 0.6 噸的幻象,而錯失了當下緊缺的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