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貴金屬展望-地緣政經
2021年的航運、能源危機已經造成大宗商品難以在全球順暢流動,其後衍伸的產能量縮價揚,也使許多地區的人們經濟陷入困頓,民生用品無法生產、配送物流持續停擺、超市貨架商品短缺、民眾伺機而動搶購,所有肇因都來自大宗商品供給不穩。
根據MKS PAMP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見上圖),全球實體大宗商品需求已經創下自2000年以來最強漲勢,且需求幅度已與紙合約(期貨合約或其他衍伸性金融商品)差距高達126.424%,這足以表示當前大宗商品及相關原物料是多麼緊缺。根據統計,2021年大宗商品最強漲勢為煤炭,其次為鈀金與鋁材(見下圖),這也與過去能源短缺、工業需求以及綠能議題興起有直接關聯。
2022展望
展望2022年,投資者對貴金屬在綠色經濟中可能發揮的作用感興趣,先不論ESG是否為金融市場的議程設定,抑或是大勢所趨,這些現象都能直接反映在實體白銀和鉑金需求上。
就白銀論之,太陽能、純電動汽車(BEV)產業對於白銀需求漸增,根據Metals Focus統計,白銀供需平衡赤字將從2021年的22.9百萬盎司上升至36.7百萬盎司。
就鉑金而言,鉑金需求上升主要與ESG浪潮及氫經濟發展有關;當前歐洲大陸的天然氣危機持續困擾各國政府,在COVID-19爆發之前,歐洲天然氣庫存要到每年二月才會發生儲量吃緊的問題,但2022年1月歐洲天然氣儲量已經低於50%(見下圖),過半天然氣早已消耗殆盡,因此除了節約用能,同時發展可靠的替代能源也是當務之急,因此氫能源目前在歐洲已是相當火熱的研發方向。
此外,全球鉑金最大產地-南非,該地的鉑金平均生產成本(未包含其他雜項成本,與AISC不同)已經來到XPTUSD 980,若以南非蘭特(ZAR)計價,當前鉑金價格更是足足比2018年貴上三倍。基於前述理由,筆者以生產成本角度觀之,認為鉑金價格下行範圍有限。
呼應上段提到的大宗商品短缺,我們不難發現實體白銀與鉑金很有可能走上鈀金的腳步,進入更嚴重的供應緊縮與價揚漩渦。作為影子貨幣儲備的黃金自然也不遑多讓,筆者認為有幾大要素將決定未來黃金是否再次上揚的可能性:
一、 供應鏈瓶頸或更高的能源價格,將持續推動通膨風險,引發新一輪投資流入。
二、 各國央行政策錯誤(事實證明他們無法控制通膨),導致情勢惡化及美元走弱。
三、 亞洲或實體黃金需求優於預期也是可能性之一,根據Metals Focus數據,全球第二大黃金條塊需求國-印度,時至2021年12月已連續六個月進口量超越五年均值(見下圖)。
四、 股市波動、全球增長放緩,推動各國央行維持鴿派政策。
五、 爆發意料之外(Off calendar)的地緣政治風險。例如:中美摩擦惡化、美國國內政治動盪、土耳其貨幣危機、俄羅斯烏克蘭衝突、臺海危機等問題之外,又產生全新層次的地緣政治危機;筆者也不排除歐洲大陸與俄羅斯關係惡化,恐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命題浮上檯面。
不論地緣政治如何運作,大宗商品情勢如何惡化,一起存實體貴金屬吧!持續探索,行無止境。
※警語:本文提及之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並自負盈虧。
數據源: Bloomberg、MKS PAMP、Metal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