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與地緣政治成功推升農糧通貨膨脹
當前全球小麥庫存創下2015年以來最緊繃狀態,這已使得全球主要小麥價格(例如:ZW小麥主要連續月、IP春小麥、IH硬粒冬小麥、IW軟質小麥、QMW杜蘭小麥)直逼歷史最高價(詳細數據請點連結)。
除了今年北美野火與乾旱造成小麥收成未見佳績外,俄羅斯近月針對穀物出口課徵關稅,好導引穀物保留在境內而非優先出口,以應對俄羅斯國內通貨膨脹,也是使得國際小麥庫存遲遲無法如同往年相對均勻分配的原因之一。
現在令美國政界擔憂的是,近年美國小麥收成整體而言呈現緩慢下降趨勢,在COVID-19疫情肆虐後,多重因素已經使得糧食不如往年充足,缺工、農具機械成本上揚、化肥價格暴衝、氣候變遷毀壞莊稼、農地價格飛漲,人事時地四大要件全都不站在美國這邊。
事實上自蘇聯(USSR)解體之後,單憑俄羅斯一己之力,小麥產量仍在2017年超越美國,中國更是在1980年代後就將美國小麥產量拋在腦後。
近月化肥漲勢強勁,使得美國農業受到嚴重打擊。從統計圖表當中可以發現,美國化肥用量幾乎逼近嗑藥等級,遠遠高於俄羅斯,以及南美穀物大國阿根廷。
未來美國農產成本將以何種形式飆升,農糧通貨膨脹將如何摧毀人民購買力,會是很有趣的議題。而這樣的成本、銷售、消費複合式壓力,也很有可能促使美國持續強押他國購買自己昂貴的農產品,否則美國農業將陷入經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