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水位降低加劇歐洲通膨
瑞士黃金出口大幅增長,今年7月份的出口總量(202噸)是6月份的兩倍多,也是自2016年12月(297噸)以來的最高月度出口總量。其中,瑞士對中國的黃金出口增長147%是主要推動力,中國本月共計進口80.1噸黃金;印度則進口了15.8噸黃金,相較上月增長了105%。
來源:Kitco
白銀
未來12個月美國和歐洲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加上中國受疫情與限電影響,可能影響北美、歐洲、中國三大經濟體工業白銀需求;然而根據印度商工部的粗估數據,2022年前七個月,印度白銀進口量從去年同期的110噸激增至5,100噸。孟買一家白銀進口交易商表示,隨著印度投資需求與工業用途增長,白銀需求攀升已成定局。
來源:Mining
鈀金
過去十年鈀金市場的關鍵,是汽車催化劑需求的增長和市場短缺。包括2022年在內,鈀金市場在過去13年中有11年出現供應赤字。
礦業公司預期地上庫存減少和價格上漲,便開始計劃增加對鈀金開採的曝險;然而,將新的鉑系金屬(鈀金為鉑系金屬成員之一)開採出來也具有挑戰,高昂的資本成本、稀缺的地質資源(嚴格管制的司法管轄區)和有限的加工能力,都對礦山開發構成重大障礙。
來源:Metals Focus
鋁材
能源危機咆嘯中!由於歐洲電力和能源價格飆升,作為能源密集型產業的製鋁產能被迫壓縮,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製鋁扛下重任;但目前要求中國產能接棒也遭遇困境。據鋼鐵行業數據供應商SMM稱,受限電影響,截至週三,中國西南地區近20家鋼廠已停產,此情勢有可能擴及其他工業金屬產能。
來源:Mining,SMM & Mining。
其他大宗商品
歐洲萊茵河低水位增加了航運運費,並迫使駁船必須減重裝載。
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衛普(Amsterdam - Rotterdam - Antwerp)的港口庫存一直增加,這對萊茵河下游大宗商品價格產生了看跌影響,受影響大宗商品包含煤炭(Coal)、液化油氣(Steam cracker)、石油(Oil)、石化產品(Petchems)、鋼鐵(Steel)、核電原料(Nuclear);但此情勢對終端產品價格有利,原因在於原料無法順利運送到內陸加工成為終端產品,如果航運限制持續存在,終端產品可能被迫減產,最終造成產品價格上揚。
來源:S & P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