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信万豐拓展中國燃料電池業務
中國是全球最大鉑族金屬(PGMs)消費市場,佔全球需求30%以上。根據2021~2025年「十四五」規劃,中國致力於推動清潔、低碳能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確保到2030年和2060年分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由於鉑族金屬獨特的催化特性和質子交換膜(PEM)技術應用,鉑族金屬將繼續成為中國實現其減排目標的必要條件,從而在可預見的未來,推動其對鉑族金屬的強勁需求。
在製定雄心勃勃的氣候變遷目標時,中國推出了新的政策來支持其不斷增長的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市場,其舉措旨在進一步發展整個氫價值鏈,包括加油基礎設施,而不僅僅是提供補貼特價出售。政府希望到2035年,FCEV的累計銷量可達到100萬輛。相關投資在中國的趨勢正在形成。永續技術領域領導者-莊信万豐(Johnson Matthey)已將燃料電池業務擴展到中國。
鉑族金屬小知識
鉑族金屬又稱PGMs,它們的熔點多半在1500℃以上,且性質穩定,不易與酸或其他物質反應,因此這類金屬也時常應用在飾品、氣燃車輛催化劑等領域。近年來再生能源與氫能源領域發展,使得鉑族金屬再度獲得世人重視,風能、太陽能光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是全球增長最快的能源,也是全球碳排放淨零計劃的核心。據估計,要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到2050年必須要有9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才能達成,而鉑金與氫能源技術就成了觸及巴黎協定目標的重要成員。
以鉑金為基底的「鉑基質子交換膜(Platinum-bas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電解技術」,能將可再生能源轉化為無排放的氫氣,即所謂的「電解氫(power-to-hydrogen)」,是實現永續和可靠電力供應轉型的關鍵。通過電解氫,任何來自可再生能源的多餘能量都可以一次儲存數天、數週、甚至數月。
PEM電解槽可以有效支持可再生能源併入電力系統,確保儲存多餘的可再生能源以備後用,提供必要的電網平衡以及靈活的負載容量,在高峰時段提供額外電力;相反,在需求較低的時候,多餘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儲存為氫,在有需求時再轉換回電力。電解氫還支援跨地區供電,突破了過去因缺乏可再生能源中繼站點而無法使用地區可再生能源電網的問題。
未來PEM應用也將延伸觸角,向大眾需求與使用率極高的電動汽車領域發展。當前電動車多半仍採用既有的鋰離子電池技術,雖然該技術續航力已經大有提升,然而鋰離子電池仍有許多缺陷,例如在高溫下的不穩定性,不慎燃燒後必須耗費比傳統汽油車多七倍的消防用水,以及回收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始終難以完全克服;而PEM以鉑金為基礎,不但安定性極佳,所產製的氫能源更能達到零碳排放與零環境汙染的目標,為下一世代的環境保護做出更多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鉑金開採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和南非,使其容易受到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影響。例如2021年南非動亂,南半球第四大貨櫃碼頭德班港受到搶劫的影響,致使港區運輸陷入停擺。這類情勢很容易導致價格波動,為投資者提供套利機會。整體而言,鉑金通常被認為是價格極為不穩定的貴金屬,原因在於其過度稀有性,且鉑金市場也遠小於黃金或白銀。如果停止開採,全球鉑金供應將只能維持一年。
※警語:本文提及之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並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