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anxtra 投資遷徙之路(一)
身邊不少朋友近月對我有個疑問,通常這句話就是:「大家都在瘋存股,你為啥不玩股票?」或者是說:「你以前買的鋼鐵股現在飛好高欸!你有沒有買回來?」
至少從2018年開始,我的答案是一致的:「我OK,你先買。」以至於身邊的各類朋友產生不同反應,剖析人性,股齡漸長所造成的現象就是得了「股癌」,一日不抱股,終日食不嚥;他們深信自己投資的股票肯定優於股價指數,他們深信公司治理會受政府監管,他們深信自己看到的價格完美無瑕;然而事實是,多數股票表現不如加權指數,公司治理受政府監管時已是病入膏肓,價格總是被主力牽著鼻子走,散戶總是被割韭菜。等一下,你家韭菜園?
很多散戶連最基本的每股盈餘、本益比都沒看,憑著感覺投資,如同招了喝酒駕駛載你上路(說好醉不上道啊!)。接下來我依序說明為何我寧願投資大宗商品也不投資股票的原因:
💠 小股東永遠是最後才知道出事的那位,公司治理不是你在治理,主控權不在你身上。
這句話的關鍵字就在「主控權」,你買了股票,交給了素未謀面的企業經理人,他依照對你開出的承諾執行任務,此時你已經進入了委託-代理人風險(Agency problem)階段,資訊不對稱急遽上升的狀況下,經理人利用資訊落差掩蓋投資人所看不到的經營困境與風險評估,若很不幸公司治理出現狀況,等東窗事發時早木已成舟,投資人的反應時間趨近於零。
💠 CSR 到 ESG,你了解多少?
從「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浪潮到「環境社會企業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ESG)」,不是每間上市櫃公司都能陪你走到最後。企業社會責任的出現,算是開啟了企業經營成本提升的序幕,企業一方面要壓低生產成本,二方面又得顧及社會問責潮流,體質欠佳或是自顧不暇的企業將被淘汰;ESG的出現,更是方方面面切中傳統治理模式最不想接觸的領域,「環境、社會、良善治理」三者都必須耗費更多資源與精力統整規劃,甚至必須經歷組織變革或組織重整才有可能實現,你的投資標的是否符合ESG標準,或者你是否真正了解ESG,已經成為投資人不可迴避的問題;縱使你完全了解CSR與ESG,你確定投資標的公司經理人了解嗎?
💠 股利分派跟不上通貨膨脹速度。
許多股民願意投入股市,只是因為臺灣加權股價指數(TAIEX)殖利率甜美可口,但若有仔細觀察全球主流貨幣 M2 增加狀態,不難發現年增率高達 10% 的大有人在,美國在 COVID-19 期間甚至打出了 25% 的 M2 增長率,股票殖利率超越 10% 的上市櫃公司在當時也不過 15 家,這些公司多半具有高波動特性,不是所有散戶心臟都夠大顆抱得住,中途腰斬被抬出場大有人在。
終究是一句話:投資那麼痛苦幹嘛?但這也不代表你不應該投資,相反的,咱們更應該藉由投資來保存自己的購買力。2021 年,Awanxtra 曾在《貴金屬見聞》當中曾經舉例過不同國家歷史上發生的貨幣慘案。
「當前政府大量印出稱為美元、歐元、法郎、英鎊、第納爾、圓等法定貨幣注入市場,但就像人工甘味劑不是真正的糖一樣,法定貨幣也不是錢,而是錢的替代品;嚴格而論,這些替代品應稱為債務貨幣,所有債務貨幣都有交易對手風險。幾百年來,辛勤工作獲得的寶貴存款被錯誤分配並浪費在無數愚蠢的行為上;此外,貨幣貶值也奪走存戶手中的購買力,降低工資價值。......在貨幣歷史中,毫無節制鑄幣並壯大公部門的羅馬帝國最終一分為二;在《貴金屬見聞》中,我曾經提到德國威瑪共和的貨幣制度是如何自招毀滅;在當今社會裡,濫印鈔票且擴大資產負債表並不會增加實質經濟增長。」
換言之,藉由投資來保存自己的購買力,最簡單的方案應是從手邊能夠控制的項目做起。存鈔票?若能在多國幣別當中建立一個外匯存底,把自己的資產當成央行一樣管理,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然而這就同樣落入我上述所說的問題-無法克服各國政府大量印鈔的貨幣貶值,既然如此,這條路顯然行不通。2023 年,我曾經在一本書看到這一段故事:
曾任公務員與官員的人,無疑是當今奧地利最貧窮族群,他們恥於提出要求,也找不到工作。因此,每天都能看到這些人因飢餓倒在維也納街頭。
節錄自1919/12/15.
The Diary of an Austrian Middle - class Woman, Anna Eisenmenger.
許多人認為大宗商品不斷漲價;但事實的真相是,這些商品其實沒有漲價,而是我們的法定貨幣不斷貶值。為了回應民眾對漲價的憤怒,政府必須印製更多鈔票,發送更多免費的錢;而這樣的效果,卻是讓更多法幣追求有限的商品,進一步推升通貨膨脹。最終,法幣進入更強、更快的貶值階段。
在投資股票的後期,我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沒有多餘時間時時刻刻盯著股票變化,因此走向波動周期較長的匯市市場。2017 年,我發現瑞士法郎 / 新臺幣(CHFTWD) 的波動性相當具有穩定的週期性,平均每年交易次數不超過十次,就能讓我賺進不小的加菜金。然而隨著瑞士法郎同樣落入不斷印鈔的窘境,我知道匯市的來回操作同樣也是徘徊在名目價格中,不會獲得任何進步。因此,我在 2020 年 8 月結束了匯市交易。
回到保存購買力的議題,如果直接買生活必需品原料呢?似乎不錯。你或許會問:「買民生必需品的股票也很好啊!」麻煩有這樣想法的讀者回到前幾段去看一下我對股票的看法,再接續往下看可能會好一點。
買生活必需品原料!這個念頭是我 2018 年某天在量販店想到的思路,既然都要投資了,那為什麼不乾脆買會用到的東西?那麼,有什麼商品原料是能夠長久放在家裡,不占空間,又能交易的呢?敬請期待 Awanxtra 下一週更新。
----------
聲明:
文章部分內容彙整自國際新聞、研究機構、政府機關,文章內文均附上引述來源供讀者參閱。本文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供一般參考,不構成 Awanxtra 或作者為您提供法律、財務、稅務、投資、或會計建議。在未事先尋求獨立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您不應採取行動或依賴文章中包含的任何訊息。
Awanxtra 已盡可能確保文章中的訊息可靠;然而,這並不表示訊息是準確、完整、以及能被視為未來結果的指示,讀者應獨立判斷並審慎評估。
The Diary of an Austrian Middle - class Woman, Anna Eisenme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