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風險緩解,關鍵原料仍為兵家必爭
隨著美國選舉人團投票日越來越近,川普也逐一任命未來行政體系人選,2025年政經局勢逐漸清晰。川普先前曾經強調「未來四年一切美好、安全,他不會發動戰爭,更要阻止戰爭」,雖然地緣政治格局趨穩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但這不代表前途一片光明,取而代之的是從實體戰爭走回貿易戰爭老路,也影響關鍵原料未來發展。所謂關鍵原料(Critical Raw Materials,CRMs)指對某些關鍵產業(如能源、航空航太、電子、汽車和綠色技術)至關重要,且供應主要集中於少數國家或地區的原料,如果供應受阻,可能會對整個產業鏈造成嚴重影響。本次專題就能源與關鍵原料之間的關係分析。
一、能源與關鍵原料的關係
11月30日05:13(UTC+8),彭博社報導,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暗示可能接受與俄羅斯停火協議,但要求北約對其餘領土提供安全保障。這是烏克蘭總統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表明他願意在不立即收回全部領土的情況下結束戰爭,烏東土地則由外交方式逐步索回。如此一來,烏東將與克里米亞一樣暫時劃歸為俄羅斯管理,也讓俄羅斯對歐洲享有更大的天然氣與其他大宗商品(尤其是關鍵原料)進出口控制權。
現在,歐洲大陸面臨繼2021年以來,最嚴峻的能源供應威脅。回顧2021年,德國電價在12月21日創下431 EUR/MWh新高紀錄。歐洲大陸天然氣指標-尼德蘭天然氣(TTF)受到俄羅斯與北約衝突升溫,也站上180.267 EUR/MWh,這段能源風暴持續到2022年08月26日以超過300 EUR/MWh的歷史天價告終。

隨著2024年冬季首月到來,每個人都對天然氣價格越來越焦慮,2024 YTD天然氣價格已經上漲約45%。伴隨德國風力發電量因季節因素大幅下降,此時天然氣儲存水準低於去年,促使國際能源署敲響警報。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五年天然氣過境協定將於2024年12月31日到期,天然氣可能會在2025年停止供應。根據彭博終端數據,近五年的11月27日歐盟天然氣儲量平均值約有88.9%,然而今年同日僅有86.7%。雖然帳面上僅短少2.2%,但從下降趨勢不難發現未來消耗速度可能遠勝過去五年。

當代社會任何生產力都離不開能源,回顧2021年能源危機,天然氣價格攀升與供應短缺時期,氮肥相應水漲船高,推升農作生產成本。一連串的價格災難,牽連的不僅是發電與能源供應,也連帶影響重度仰賴天然氣製成的氮基化學品、肥料、二氧化碳等副產品,進而衝擊雞肉、豬肉等屠宰流程,以及番茄、黃瓜、辣椒等溫室栽種。此外,天然氣供電不穩定造成電價高漲,同樣推升生產者物價與其他大宗商品生產成本,尤其是對工業金屬與貴金屬生產衝擊甚鉅。
💠 對工業金屬影響

💠 價格波動加劇

對稀土或其他關鍵原料的限制,可能會使美國無法取得先進製造技術所需材料。而中國有大量的籌碼可供選擇,因為中國是25種關鍵原料的主要供應國。十多年來,中國毫無疑問已成為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磁鐵等各項「關鍵原料」的領導者,如果歐美想要挑戰清潔能源技術領域主導地位,它們就需要迅速迎頭趕上中國關鍵原料供應能力。不過根據歐盟統計,中國早已是歐盟最大的關鍵原料供應國,高達12項關鍵金屬與稀土對中國依賴程度高達30%以上。如果美中貿易壁壘問題加劇,歐盟最終礙於自身需求,也很有可不再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

----------
全文報告下載:《地緣政治風險緩解,關鍵原料仍為兵家必爭》
----------
資料來源:


- 生產成本上升:工業金屬(如鋁、銅、鎳等)冶煉和加工過程需要大量能源,特別是鋁冶煉,電力成本占總成本30 ~ 40%。當電價高漲,這些金屬的生產成本會顯著上升,直接推高金屬價格。
- 供應短缺:天然氣供應不足可能導致冶煉廠停產或減產。例如歐洲鋁和鋅冶煉廠在能源危機期間大幅減產,直接造成供應緊張。此外,能源價格高漲也可能讓部分冶煉廠選擇關閉,進一步縮減市場供應。
- 市場連鎖反應:工業金屬作為製造業基礎材料,價格波動會傳導至下游產業,如汽車、建築和電子設備製造,進一步擾亂全球供應鏈。
- 生產成本增加:貴金屬(如黃金、白銀、鉑族金屬)開採和提煉同樣需要大量能源與水資源。特別是在深層開採和化學提取過程中,天然氣和電力成本的上升會顯著抬高生產成本。
- 減少產量:在生產成本過高時,部分礦業公司選擇減少產量或延遲投資新項目。這對鉑族金屬(PGMs)影響尤為顯著,因其開採和冶煉過程對能源與水源的依賴程度極高。2023年南非國家電力公司Eskom大規模限電對相關產業的衝擊仍記憶猶新,今年南非又遭逢近期最嚴峻的限水措施。由於基礎設施長期缺乏維護,搖搖欲墜的水、電、交通和其他基礎設施對該國金融體系構成重大威脅。若水電供應無法同時滿足冶煉需求,則相關原料產量必然下降。

- 黃金和白銀:作為避險資產,能源危機和通膨壓力可能會推動貴金屬價格上漲。
- 鉑族金屬:供應端壓力疊加需求端的增加(如汽車催化劑、氫能技術),可能導致鉑族金屬價格進一步走高。
- 鋰、石墨、鈷、鎳和錳:主要用於電動車電池。
- 矽和錫:電動車、智慧電網、電錶和其他電子產品。
- 稀土:風力渦輪機磁鐵、電動車。
- 銅:電網、風電場、電動車。
- 鎵和鍺:太陽能電池板、電動車、無線基地台、防禦雷達、武器瞄準系統、鐳射。
- 鉑族金屬(五種):觸媒、氫燃料、製藥、醫療器材、玻纖、特殊合金。


- Piotr Skolimowski and Ramsey Al-Rikabi (2024). Zelenskiy Open to Cease-Fire If NATO Protects Unoccupied Areas. Bloomberg. November 30, 2024.
- Paul Richardson (2024). Johannesburg Weighs Tighter Water Restrictions as Supply Falters. Bloomberg. November 29, 2024.
- Anna Shiryaevskaya (2024). Gas Traders Face an Anxious Month of High Prices and Pipeline Uncertainty. Bloomberg. November 29, 2024.
- Elizabeth Elkin, Samuel Gebre, and Matthew Boesler (2022). The Fertilizer Shock Might Change Agriculture - for the Better. Bloomberg. April 13, 2022.
- Elizabeth Elkin and Samuel Gebre (2022). Can the World Feed Itself? Historic Fertilizer Crunch Threatens Food Security. Bloomberg. May 1, 2022.
- Mark Burton (2023). Why the Fight for ‘Critical Minerals’ Is Heating Up. Bloomberg. May 5, 2023.
- Lucille Liu and James Mayger (2024). How China Can Hit Back at Trump: Target US Firms, Turn to India, Africa. Bloomberg. November 29, 2024.
-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Internal Market, Industry, Entrepreneurship and SMEs, Grohol, M., & Veeh, C. (2023). Study on the critical raw materials for the EU 2023 : final report,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https://data.europa.eu/doi/10.2873/72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