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相較於傳統電力供應,具有儲能規模大、可跨長距離儲能、以及轉化形式多元等優勢。現在,先進技術已能從電解水製氫、儲存和供應,到為定制的氫電力裝置提供燃料。
氫電力裝置使用燃料電池產生零排放電力,為裝置電池充電,隨後再依照需求供應電力。以後或許不用大型發電廠了,中小型變電站,甚至變電箱,改成氫能源廠站,就可以供電、儲電、配電,實現供需平衡。此外,分散式電網比現在的傳統集中式電網更為安全,在非承平時期有利於電力資源調度。
Heraeus Precious Metals 執行副總裁 Philipp Walter 接受《礦業周刊》採訪時表示,使用鉑族金屬的
鉑基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技術,是一項有競爭力的技術,它將在電解制氫和流動性方面取得進展(
註)。
今年七月,中國連續在氫能源領域取得卓越成就。
在哈密國家管網集團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工作人員完成了 6.3 兆帕管道充氫測試,以及 9.45 兆帕管道爆破測試,各項結果均達到預期。
本次試驗是中國首次對輸氫非金屬管道進行的高壓在線測試,也是首次對非金屬管道進行高壓純氫爆破試驗。此次試驗依託的國家管網集團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是繼英國、義大利之後全球第三個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對未來中國發展氫能源的安全要求有極大幫助。
其後,申能集團旗下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上海氫盛創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佈自主研發的兆瓦級大功率鉑基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單槽額訂製氫量 250 標方/時,可在 5% ~ 150% 的寬功率輸入範圍內穩定運行,實現了電解槽產品性能和經濟性的大幅提升。
月底,中國首台氫能源地鐵施工作業車在湖北襄陽正式下線。該車採用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混合動力系統,設計時速 80 公里,一次加氫 30 分鐘可連續運行 32 小時。作業時不用架設取電網,沒有廢氣和噪音,可廣泛應用在地鐵、隧道、礦山等作業領域。與傳統燃油作業車相比,全生命週期可累計減少碳排放 225 噸。
中國氫能源的突破性成績,不但將為人民日常生活注入新動力,也能成為能源轉型的穩固基石。
更多氫能源新時代應用,請密切關注
上海鉑金週!